過去,斷路器動作后的分析工作依賴運檢人員在監控后臺調用錄波器波形進行人工分析。這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且由于分析的滯后性,往往無法及時發現問題,給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埋下了潛在的風險。而特高壓泰州站作為世界首座千瓦級分層接入 1000 千伏和 500 千伏交流電網的交直流合建站,站內斷路器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如果頻繁的操作產生的電弧,給斷路器的可靠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國網江蘇電力超高壓公司摒棄傳統的人工判斷模式,以常態化自動分析替代了階段性人工判斷,為斷路器安裝一臺 24 小時“健康監測儀”,實現斷路器滅弧能力和分合閘等機械特性的在線評估,能夠實時“把脈問診”,且單次用時僅需 2 秒;他們基于數字換流站平臺,結合電壓等級、設備類型、運行工況等,針對交流場500千伏和1000千伏組合斷路器、500千伏復合式組合斷路器、濾波器場500千伏雙斷口、1000千伏四斷口斷路器等11種類別,更新研發出斷路器設備狀態檢修決策模塊,為設備狀態檢修和運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去年自該模塊應用以來,已累計發現并處置斷路器隱患 7 次,在年度檢修期間減少 72 臺斷路器 30 項試驗項目,相當于替代了 96 人三天的工作量,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增強了電力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置隱患,為保障電力穩定供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描述(LYST-600電調標準產品“電纜故障電橋法測量”易于維護,使用簡單)
1.1高壓電纜直流電橋簡介
高壓電纜故障定位電橋是基于MURRAY電橋原理而設計,適用于敷設后各種電線電纜的擊穿點及沒有擊穿但絕緣電阻值偏低的缺陷點的定位,也是高壓電纜護套故障定位很有效的方法。當然,也 可用于電纜廠內各種線纜缺陷點的定位。
高壓電纜直流電橋采用開關電源構成高壓恒流源,空載電壓15kV,短路電流30mA。采用高靈敏度放大器及檢流計指 示平衡,與比例電位器構成平衡電橋,整體置于高電位。測量電纜為特別設計的雙芯高壓橡皮電纜,四端電阻測量法避免了引線電阻引入的誤差,電纜通過編織屏蔽層可靠接地,面板上操作鈕處于地電位, 通過絕緣桿操作電橋。高壓恒流源和電橋集成在一個便攜式鋁合金箱內。因此,該設備電壓高、重量輕、 操作方便、使用可靠。
1.2功能(LYST-600電調標準產品“電纜故障電橋法測量”易于維護,使用簡單)
具有三種功能:
1、直流耐壓試驗
可輸出 0~15kV 直流電壓,可用于電纜直流耐壓試驗。
2、燒穿故障點
燒穿及降低高阻及閃絡型故障點的電阻。
3、故障預定位
利用電橋原理進行預定位,四端電阻測量法避免了引線電阻引入的誤差。
1.3適用用戶(LYST-600電調標準產品“電纜故障電橋法測量”易于維護,使用簡單)
高壓電纜外護套故障測距儀特別適用于:
1、敷設后電纜的高阻擊穿點,特別是難以燒成低阻的線性高阻擊穿點如電纜中間接頭的線性高阻擊穿。
2、閃絡型擊穿點,擊穿后恒流源能維持電弧,有穩定電流通過電橋,電橋有足夠的靈敏度。
3、電橋法僅僅要求線芯電阻的均勻性。因此,PVC聚氯乙烯絕緣電纜(波特性不好),沒有良導體回流的電纜,超高壓電纜金屬護套缺陷點,僅有鋼鎧裝的電纜的故障定位,只能用電橋法定位。
4、尚未擊穿,但電阻偏低的缺陷點,如用兆歐表發現電纜阻值較低,但運行電壓下不擊穿的絕緣缺陷點。
由于上述特點高壓電纜故障定位電橋為下述幾類用戶所青睞:
1、從事專業定位的電纜修試隊伍:如大中型供電局及大型用電企業的電纜修試班。絕大部分的電纜擊穿點均可用高壓電纜故障定位電橋迅速找到大致的擊穿位置。與波反射法及定點儀配合使用,各取所長,使定位更快更可靠。
2、小型用戶:如小型供電局及中型用電企業。電纜不多,一般走向清楚,不太長,故障次數有限,若配齊一套波反射法定位儀,價格高,對使用人員的素質和經驗要求較高,不是*佳選擇。選用高壓電纜故障定位電橋價格較低,操作方便,能應付日常需要,是較好的選擇。
3、電纜生產廠:在廠內,可用作各種線纜擊穿點的定位,選配數字電容表,可找出斷線點。該設備重量輕,便于攜帶至現場為電纜用戶作定位服務。
1.4技術指標(LYST-600電調標準產品“電纜故障電橋法測量”易于維護,使用簡單)
直流輸出 0~15kV
短路電流 30mA
定位比例精度 (0.2%L+1)m
重量 10kg
體積 38cm_36cm_27cm
工作電源 工頻220V 15%
1.5供貨清單
1
|
高壓電纜外護套故障測距儀
|
1臺
|
2
|
放電棍
|
1根
|
3
|
專用接地線
|
1根
|
4
|
電源線
|
1根
|
5
|
低阻值短路線(用于35kV及以下電纜)
|
1根
|
6
|
備用9V電池
|
1塊
|
7
|
備用保險絲(5A,5×20)
|
2只
|
8
|
用戶手冊
|
1份
|
9
|
合格證
|
1份
|
10
|
電橋測試盒
|
1只
|
長期以來,江蘇面對東西部能源資源與用電負荷分布不均衡的狀況,傳統的電網升級改造手段已難以應對。隨著分布式光伏并網規模的急劇增長,縣域智慧配電網的發展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積極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的探索實踐,不斷優化新能源及儲能設施布局,通過將分布式光伏在縣域內自我平衡,推廣輸電移相器工程等新設備、新技術,逐步形成靈活互濟的網架結構,負荷管理體系協同互濟,區域電網實現功率自治平衡控制,充分展示了在適應新能源結構變化和電網發展新邊界方面的積極作為;他們面對有源配網中源荷不匹配的問題,在揚中建設“綠色能源島”,
打造中低壓柔性互聯“蜂巢配電網”給出解決方案,實現不同線路或臺區之間的源荷匹配,讓正常情況下的“綠電存儲”和應急情況下的“綠電構網”模式在,提升配電網可靠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保障電力穩定供應提供有力支撐;他們摒棄傳統的電網升級改造手段,尋求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通過聚合各類典型負荷資源,不斷探索和應用新模式,打造出協同互濟的負荷管理體系,實現區域電網在并網條件下的功率自治平衡控制,不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也為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