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500千伏长兴新建线路工程现场,施工班班长王知通过“e基建”2.0微信小程序,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点名签到、作业交底、拍照上传等工作。“‘e基建’2.0支持在偏远山区、隧道等无网络现场开具施工作业票,操作流程简单,上手快,提升了开票效率,我们都很愿意用。”
“e基建”2.0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保障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计划、技术、技经、可靠、质量、队伍、环保专业核心业务功能顺畅运转,实现基建专业内部共享共用和跨专业业务协同的数字化管控平台。公司以基建“六精四化”为带领,推动电网建设数智化转型,聚焦“实用、稳定、互动、可靠”,于2022年8月启动“e基建”2.0建设,通过数字化平台支撑管理,变革升级电网建造方式,不断提升电网建设能力。2024年4月,“e基建”2.0正式上线,标志着基建专业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数字化管控体系基本建成。
一、概 述(LYZJ-V多功能油耐压分析仪器测试精准,稳定可靠)
是我公司科研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标准GB507-86及行标DL-474·4-92DL/T596-1996的有关规定,发挥自身优势,经过多次现场试验和长期不懈努力,精心研制开发的高准确度、全数字化工业仪器。该机操作简便,造型美观大方。由于采用了全自动数字化微机控制,所以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方便可靠。
二、仪器特点(LYZJ-V多功能油耐压分析仪器测试精准,稳定可靠)
1. 仪器采用大容量单片机控制,工作稳定可靠;
2. 仪器内设宽范围看门狗电路杜绝了死机现象;
3. 多种操作选择,仪器程序设有GB1986、GB2002两种国家标准方法和自定义操作,能适应不同用户的多种选择;
4. 仪器油杯采用特种玻璃一次浇铸成型,杜绝了漏油等干扰现象的发生;
5. 仪器独特的高压端采样设计让测试值直接进入A/D转换器,避免了在模拟电路中造成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6. 仪器内部具有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等功能,并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好;
7. 便携式结构,易于移动,户内外使用均很方便。
三、技术指标(LYZJ-V多功能油耐压分析仪器测试精准,稳定可靠)
1. 升压器容量 1.5 kVA
2. 升压速度 2.0 kV/s,2.5 kV/s,3.0 kV/s,3.5 kV/s 四档任选
3. 输出电压 0~80 kV
4. 电源畸变率 <4%
5. 显示方式 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
6. 电极间隙 标准2.5 mm
7. 外形尺寸 430 mm×410 mm×412 mm
8. 仪器重量 29 kg;
四、使用条件(LYZJ-V多功能油耐压分析仪器测试精准,稳定可靠)
1. 环境温度 0~40℃
2. 相对湿度 ≤85%
3. 工作电源 AC 220V ± 10%
4. 电源频率 50 ± 5 Hz
5. 功率消耗 <200
五、机箱及面板部件说明(LYZJ-V多功能油耐压分析仪器测试精准,稳定可靠)
1.液晶显示屏;2.功能键;3.打印机;4.升压速率切换开关;5.指示灯;
6.油杯仓盖;7.温、湿度传感器;8.地线柱;9.电源插口;10.电源开关;11.高压警示标志

1. 液晶屏 显示日期、时间、操作参数、测试结果、操作菜单提示等相关信息;
2. 功能键 选择设置操作参数;
3. 打印机 打印单次及多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4. 切换开关 选择不同升压速率;
5. 指示灯 灯亮时表示相关操作步骤正在进行中;
6. 油杯仓盖 打开后放入或取出油杯,关闭后方可进行测试;
7. 温湿传感器 测量摄氏温度和相对湿度,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加以显示;
8. 地线柱 可靠的地线连接柱;
9. 电源插座 良好插接AC 220V 50Hz电源线;
10. 电源开关 控制仪器电源通断;
11. 高压标志 提示高压危险的三角标志。
目前,“e基建”2.0打通了国网基建部与国网发展部、设备部、物资部等10个专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链路,并在公司系统内推广应用,实现了527项核心业务在线管控,累计纳管35千伏及以上工程(含特高压)1万余项,日均服务超10万名工程参建人员。“e基建”2.0在基建专业先应用电子签章技术,实现项目部组建、工程资料审批等38项业务线上单轨办理,大幅缩减审批类业务处理时长,与线下办理相比效率提升超90%。“e基建”2.0还与公司数字化档案馆系统实现协同,支撑工程档案在线“一键式”移交归档。
公司依托“e基建”2.0锚定设计、管理、建造、协同四个数智化转型方向,组织各省级电力公司更新应用数智化手段,形成基建6大更新课题及150项数智化成果,推动先进数字技术与电网建设业务协同共进。“我们在电网工程设计、建造、移交等环节全链条应用数智化更新成果,实现了从图纸交付到数字交付、从人机协同到智能建造、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链式串接到生态互联的转型升级。”
在工程设计阶段,数智化手段的深入应用提升了工程设计的精准性。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致力于三维设计数据贯通,挖掘电网信息模型的应用价值,先后突破理想点云模型、纠偏拟合、空间立体智能识别等关键技术壁垒,形成设计模型与工程实体“零误差”的竣工态三维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应用于500千伏吉安南输变电工程等15项工程中。“我们通过更新应用‘门’字形飞行采集技术,让单塔数据采集时长缩短80%,实现了随工无干扰采集和逐基按图验收,支撑基建与生产专业数字化转型协同。”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